西洽会要闻

瞄准20个百亿级 重庆出台32项举措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第1眼-重庆广电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基本形成20个百亿级规模、具备较强行业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总体目标,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100家的总体目标。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入了‘现代’二字,更加注重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更加凸显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经营理念、商业模式、服务业态。”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研究员余贵玲分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是引领产业链价值链迈向高端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

产业体系:由“制造”向“创造”跃升

为促进产业协同和融合创新方面,《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智能运维服务、低碳环保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等6个与制造业联系紧密、体现创新型服务张力的行业领域。

为增强研发服务能力,提出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重点引进创业孵化、技术转移、中试熟化、创业投资等各类服务机构,新增规模以上科技研发服务业企业500家。

为培育全链条工业设计产业集群,提出推进全球设计之都建设,实施国家级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工程,构建“设、研、产、销”综合设计服务生态体系,集聚工业设计相关机构和企业500家以上。

为加快打造千亿级检验检测产业集群,提出突出培育市场主体,谋划布局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等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检验检测服务业全产业链规模达到1100亿元。

为推动专业维修向智能运维服务业升级,提出聚焦重点领域引进实施模拟运行、状态监测、维修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项目,在有条件的综保区积极拓展数控机床、通信设备等保税维修业务,争取落地“境内进、出境外”保税维修新业务,培育高端智能运维服务企业50家左右。

为推动低碳环保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出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等先进制造技术,建成10个绿色分拣中心。为提升工程技术服务业综合能力,提出着力引进一批工程设计、勘察测绘、咨询服务等建筑业上游企业,培育壮大投资咨询、设计、勘察、造价、监理、招标代理等专业服务机构,全过程工程咨询骨干企业达到50家。

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在加快产业链优化整合和数字化转型方面,提出重点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产业电商服务、软件信息服务、数字资源服务等5个跨界融合特点突出的行业领域。

为培育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业,提出加快培育一批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提供商,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拓展应用场景和领域,新培育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企业10家。

为创新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业,提出引导物流、快递服务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引导链主企业建设“一链一网一平台”,建设10家链网平台工厂。

为融合发展产业电商服务业,提出集聚一批直播孵化公司和主播达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招引进口型国际供应链“链主”企业、出口型第三方平台企业,打造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境电商产业园。

为提质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提出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加快“启明星”“北斗星”企业培育,推进软件人才“超级工厂”建设,新增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上万家。为拓展数据资源服务业态,提出培育数据要素型企业、行业性产业化数据商、数据流通服务商、数据经纪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大力发展数字游戏、影视动漫等数字内容新业态,数据资源服务产业市场规模迈上新台阶。

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为优化提升功能性服务支撑,方案提出重点发展生产性金融服务、现代化物流业、商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会计审计税务服务、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等7个行业领域。

为提升生产性金融服务业水平,提出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推动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在渝落地,引导耐心资本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生产制造类企业,力争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

为加快完善现代化物流业体系,提出完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强化内培外引提升物流市场主体实力,吸引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重庆,新增A级物流企业20家。为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服务业,提出大力引进全球性的专业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商务服务业知名品牌,加快建设国际会展名城,进入UFI(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的机构数量超过5家。

为集聚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出壮大猎头、人才测评、人才寻访职业中介服务,鼓励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才市场,开发一批高质量技能培训项目,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

为培育壮大生产性租赁服务业,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在渝以发债、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发展集成电路、航运、影视设备、绿色租赁、知识产权租赁等特色租赁新业态,培育20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实物租赁企业。

为提升会计审计税务服务业质量,提出壮大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和规模,培育高水平税务专业服务机构,全市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35家。

为拓展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业,提出培育一批中国一流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专业精品所、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00人以上律师事务所约20家。

 

 

实施八大重点工程

为全面赋能生产性服务和服务型制造,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出实施数字赋能提升工程和产业深度融合工程,加快建设西部数据交易中心,网络、算力、流通、安全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打造“数据要素×交通运输”等典型应用场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创新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

为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出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和开放合作拓展工程,内育外引、梯度培养,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发展,培育一批“重庆服务品牌”,高标准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深化渝新合作、渝港合作,加强与RCEP成员合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引导各区域错位发展,提出实施平台载体支撑工程和区域协调发展工程,着力打造一批百亿级规模、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聚焦区,打造一批特色“星级”楼宇,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围绕各区域制造业发展基础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绘制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图,引导各区域优势互补、功能错位等。

为更好地发挥吸纳就业作用,补齐高端专业人才匮乏短板,提出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和人才体系驱动工程,大力发展法律、会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统筹用好就业补贴等政策,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通过“揭榜挂帅”“揭榜招贤”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组建实体化运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等。

 

 

为确保《行动方案》落实落地,系统还提出实施强化统筹领导、强化政策激励、强化用地保障、强化项目支撑、健全统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六项保障措施。

“目前,市政府已经建立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机制,并新设立市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专项资金,将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企业、项目、平台载体和创新集聚示范区给予支持。”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集聚区管理办法。

市级相关部门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本行业领域服务业发展工作专班或专项小组,谋划一批专项行动、专项政策、专项举措,或者对前几年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评估修订,形成我市生产性服务业“1+N”政策体系,合力推动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刘恋 张骏凯 特约记者 鲁作炳)

 

 

 

来源:第1眼新闻